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典故 >豪华电动汽车品牌“歌昂” 即将登场,背后是国内新造车势力新特

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西堤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西南角镇邦路与安平路之间,西面为西港河入海处,南面为礐石海,面积约5.2万平方米。西堤公园片区见证了由沙汕头到渔村、码头、港口、商埠的时代变迁,有机地将“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南粤古驿道、古出海口遗址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处融历史纪念、文化传播、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公园,于2017年10月荣获国家住建部“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今的西堤公园大海无波,海鸥飞转,孕育着无限生机。当潮水拍打海岸,让我们走进西堤公园,廓清西堤公园的历史变迁。

1小渔村与沙汕头


古代的西堤公园片区原为一片茫茫大海,以后陆地不断抬升,又有韩江泥沙冲积,逐渐浮聚延伸,形成陆地。俗话说:“未有汕头港,先有厦岭埔”。元代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下岭”(或称“厦岭”“夏岭”)。明代翁万达故里鮀浦乡还是海边,桑浦山可望海,清初澄海知县王岱作有一诗《游龙船岩望海山达濠一带》,“地势垂穷巨海浮,尚横叠嶂截中流。悬岩忽辟奇峰腹,窄径斜穿乱石头。潮静兵槽犹设汛,烟清蜃气不生楼。何期作令馀年日,得展乾坤万里眸。”“龙船岩”即今天桑浦山的“龙泉岩”。明嘉靖九年(1530)从崎碌到外马路老妈宫一带逐步形成沙脊,因沙脊向海伸延,渔民在此设栅捕鱼,称这里为“沙汕”,属揭阳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明万历三年(1575),因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这里被称为“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因海防需要,清政府在这里建烟墩,筑炮台,作为防守营汛,称这里为“沙汕头炮台”,“沙汕头”之名由此起。从清雍正八年(1730)至乾隆年间,现在的盐埕头到鲎坞(今称华坞)一带为盐田。清政府在此设站收税,简称“汕头”。

2西堤码头与汕头港


,是韩、榕、练三江内河船交汇的出海口,具有风平浪静、便利航泊,水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同时也支持船员作息、淡水补给、仓储吐纳的岸地条件。在清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樟林港是粤东第一大港。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樟林港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一百多年间处于全盛时期。樟林港南北二线的航运同时繁荣,港内经常停泊数十至上百艘大船,各地物资云集于此,成为“商渔船只停泊之处,米谷积聚之地”。与此此时,地处韩江、榕江出海口交汇处的西堤片区,伴随着韩江、榕江上游的货物转运而逐渐兴起。清代嘉庆初年,各地过往商船聚集于西堤,以榕江和梅溪河为航道,与潮州上下交通,推动汕头港基本形成。据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澄海县志》载:“沙汕头距澄海西南35里,东蓬州都即沙汕头前海沃也,有淤泥浮出沙汕数道,乃商船停泊之总汇,东出大海,西入潮阳县之达濠,西北面至揭阳之北砲台,为海防要隘。”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西堤片区初具商埠雏形,汕头港成为国内一个运输繁忙的中转港。同时,由于汕头港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引起外国人的注意,西方国家的帆船经常行驶到南澳、妈屿海面,进行倾销洋货和贩卖“猪仔”等非法活动。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指出,汕头是五口通商之后“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1860年,伴随着汕头开埠,通商口岸设于西堤,因此汕头埠被广义称为西堤码头,它包括“怡和码头”“太古码头”“汕潮揭码头”等,是近代中国三大海港之一。汕头西堤港口逐渐取代樟林古港,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从梅溪、回澜溪——西堤——海关钟楼这道紧靠西港弧形的海岸线,呈现“万国楼船”“云集鳞卒”的景象。从开埠至20世纪初,汕头港(西堤)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商贸港口,拥有木栈桥趸船码头6座,仓库200多间(约5万平方米),中外轮船公司10多家,包括英国的怡和、太古轮船公司,法国雷特公司,日本大阪商船会社,泰国中暹轮船公司,还有中国轮船招商局汕头分局、中国民生实业公司汕头分公司等。另有本地太古南记、维记、捷利、和丰、元和、五福等30多家船务行或代理行。从潮海关1860至1949年进出口业务可查,1866年开进汕头西堤港的帆船、汽船达525艘,总吨位21万吨;1921年汕头港出入船只达到3090艘,进出口船舶总吨位达到390多万吨,民国22年(1933)汕头埠进出口轮船达4478艘、6324468吨位。港口吞吐量占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总和的8.6%,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居全国第7位。

3百年汕头埠


汕头开埠后,汕头西堤港倚赖汕头西港艚舶帆楫的一条条跳板,构建了汕头老埠外贸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引来“通洋总汇”的美誉,成就了汕头商埠的百年繁荣。

汕头开埠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纷至沓来,美、英、法、德、荷、丹麦、瑞挪(瑞典、挪威二国为合设)、日、奥、西、意、比等13个国家先后来汕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教会、学校、医院。以汕头西堤港口货物集散地和旅客进出口岸为基点,汕头埠工商业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兴盛带动了汕头埠的建设发展。商埠从最初的西堤片区不断向东扩展,从“四永一升平”到“四安一镇邦”,1919年冬汕头埠设立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汕头埠在原市政局的基础上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汕头准予设市,各项市政建设全面铺开。城市道路不断扩展延伸,潮汕铁路、汕樟轻便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一应齐全。自来水、电力、电话、电报、邮政、报业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备。商业、港口贸易的兴盛,也催生了酒楼、旅馆、百货大楼、电影院、戏剧院等商贸服务业。此外,还建有市政厅、中山公园等市政设施。1933年南生公司从镇邦街迁到小公园开业,把商埠从镇邦街转到小公园,形成一个以小公园为中心、向四围辐射的放射型城市格局,达到汕头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峰。今天,作为“百载商埠”的标志——“小公园”,还分布着潮海关系列旧址、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汕头老妈宫、存心善堂旧址、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永平大酒楼旧址、南生贸易公司旧址、、汕头大厦旧址、汕头旅社旧址、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桃园酒楼旧址、永安百货(丰棉大楼)、汕头侨批业公会会址、爱群商场、集祥酒楼旧址、新广发百货、西南通酒楼、鮀江旅社(曾为:中原旅社、大中华、明芳酒楼、汕头大旅社等)、陶芳酒楼旧址、大光明电影院(曾为:至平、中皇等)、南京旅社等历史建筑,汕头埠的繁华可见一斑。

4西堤公园

 

解放后,汕头西堤港口仍是潮汕地区的中心港口,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继续东移,再加上西堤港口已不能满足汕头海运的发展,随着广澳港口的建设发展,西堤港口逐渐式微,西堤码头成为过海渡口。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建设礐石大桥的需要,西堤码头被临时占为建筑工地,一度造成长期失管,环境污染,垃圾成堆,荒芜落魄的现象。随着旧城被边缘化,逐年荒芜破落。2013 年初,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绿满家园”的全民行动,决定启动“西堤公园”的建设。恰逢同年,被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剩馥”“媲美徽学”的《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欣闻此事,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同志特倡议将《侨批档案》 融入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并设立“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侨批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载体,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每年有十多万移民从汕头港远赴海外谋生,这些华人华侨通过寄侨批来赡养家人、接济亲属朋友。在汕头埠(四永一升平)范围中,1933年至1949年间有登记侨批局160家,,从1860年汕头开埠至1949年曾经经营批局的有200多家,永和直街短短不到一公里就有23家侨批局。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封侨批档案中,潮汕侨批就占了11万封之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语中强调:《侨批档案》“印证了近代中国国际移民和东西方跨文化联系与相互碰撞的历史”。

市局许创生局长陪同许瑞生副省长到西堤公园参观考察

西堤公园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并于2016年9月28日试开放,现建有公园主入口、“侨批”记忆广场、下沉式记忆景墙、拉膜平台、环形道、足球运动场、篮球运动场、门球场、过番纪念码头、海滨木栈道、世界记忆走廊等景点及相关配套项目。公园有机地将“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南粤古驿道、古出海口遗址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处融历史纪念、文化传播、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公园。开放近一年时间,已接待海内外游客逾100多万人次。2016年,西堤公园被省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定为南粤古驿道第八站和南粤古出海口遗址地。

市委书记陈良贤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汕头站)鸣锣开赛

5结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西堤公园的变迁史,是汕头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七百多年间,西堤公园片区经历了从渔村到码头、港口、商埠的历史蜕变,在经历辉煌灿烂后重新归于平静。而新时代却向我们走来,今天的汕头已整装待发,扬帆启航,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航线上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