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典故 >国家发改委:三江源国家公园2020年正式设立!

第1871期文化产业评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7日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规划明确,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望到2020年正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环境教育基地。

 

PS: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可获取报告全文哦 :)



 | 邹银娣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综合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江河,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自2016年起,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这一区域正式启动。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历程:

 

2015年12月,。

 

2016年3月,、,拉开了我国国家公园实践探索的序幕。

 

2016年6月,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这一区域正式启动

 

2016年8月,:“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一种全新体制的探索。”“要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好的经验,谱写美丽中国青海新篇章。”

 

2017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2017年6月,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际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国内鲜有成熟模式可供参考,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主要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进行探索建设。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改革探索,这一试点已打破了昔日“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生态保护管理格局,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试点区自然资源资产本底已初步摸清。

 

《规划》目录


  • 规划范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

 

  • 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到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三江源国家公园区位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行政区划图

 

  • 总体布局

 

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5个保护分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4.17万平方公里,缓冲区4.53万平方公里,实验区2.96万平方公里,为增强联通性和完整性,将0.66万平方公里非保护区一并纳入。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有扎陵湖、鄂陵湖2处国际重要湿地,均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有列入国家《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7处;有扎陵湖-鄂陵湖和楚玛尔河2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黄河源水利风景区1处。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完整划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内。

 

 

  • 功能分区

 

遵循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理念,以一级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管控目标,以二级功能分区落实管控措施。其中,一级功能分区包含核心保育区、传统利用区、生态保育修复区。

 


三江源为何可以成为国家公园?

 

  • 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三江源的核心区域,是展现三江源自然之美和悠久民族文化的窗口。园区集草地、湿地、森林、河流、湖泊、雪山、冰川、江河源头和野生动物、世界自然遗产为一体,展现了地球上年轻的地貌,造就了独特的高原高寒山地气候,保存了大面积原真的原始风貌,是中国乃至东南亚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气候格局的稳定器,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世界众多国家公园相比较,功能更多样、类型更齐全、结构更复杂、景观更丰富,更具自然生态的代表性、典型性、系统性和全局性。

 

  • 生态文化传承悠久

 

国家公园内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对脆弱高原生态环境与珍贵自然资源的深切体验,形成了关于自然、人生的基本观念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及地域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世代相传,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原始的生态文化风貌。在世代传承中不断赋予时代精神,与先进文化紧密结合、、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定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和文化传统得到弘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生态文明实践丰富

 

、。2005年,,标志着三江源地区全面进入了系统化、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阶段;2012年,,将整个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进一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2014年,,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迈入全面推进、科学保护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青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改革,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

 

  • 政策机遇前所未有

 

。2015年,、,2015年12月9日,,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中办和国办正式印发了《试点方案》,明确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多次赴三江源调查研究,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加强指导,在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方面大力支持,取得了试点工作的良好开端。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意义重大,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寄予的厚望前所未有,赋予的责任也是前所未有。

 

截至2017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打破“九龙治水”,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法律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初步摸清自然资源资产本底,权责清晰、公开共享平台初步形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国家公园形象初步建立。

 


三江源建设国家公园面临挑战

 

  • 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经过长期不懈地生态保护建设,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缓解,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草地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冰雪消融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实现“整体恢复、全面好转、生态健康、功能稳定”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 体制机制破解艰难

 

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保护地类型重复设置,涉及国土、农牧、林业、环保、水利、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在管理上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突破行政壁垒,改变“九龙治水”局面,解决现行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等突出问题,打破现有职权、利益格局面临巨大阻力。同时,现行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 经济社会基础薄弱

 

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居民以藏族为主。四县共有牧业人口12.8万,贫困人口3.9万,其中公园内共有牧户16621户,人口6.4万,贫困人口2.4万。四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9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876元。四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结构单一,传统畜牧业仍为主体产业,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公共服务能力落后。

 

  • 多头规划难以统筹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既要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其它保护地相关规划等,还要贯彻落实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规划间衔接不充分,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各类规划的功能区划边界和内涵不尽相同,保护目标、管控措施等因其规划性质、行业管理等原因有所侧重,在实际执行中头绪繁多,统筹难度大。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项目公示等制度,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举报制度和权利保障机制,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不断提升国家公园的社会化管理水平。

 


2018好礼物免费赠送啦!

每周留言“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前5位朋友,均会获得价值88元/本的《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20年文化产业新锐观点集》一本,还包邮哦~

机会难得,赶快留言发表你对文章的观点吧 :)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实习•兼职•投稿,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