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延安,一座以革命圣地闻名遐迩的陕北小城。我的父母在这座城市成长、相识、结婚。虽然我并非在这座城市长大,但我同样对这座城市饱含深情。在父母的回忆里,这里有他们出生的窑洞,有他们童年时嬉戏游泳的延河,有少年时春游参观的纪念馆,有青年时奉献年华的热电厂。即使在他们离开这里很久之后,这些回忆依旧刻骨铭心。
而我记忆里的延安,却是每年回家过年里所看到的。在我心里,它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曾经奶奶家门前是一条狭窄泥泞的小路,每次过去妈妈都要小心翼翼地抓着我,而现在爸爸已经可以把车直接开到楼下;曾经不懂事的我为了老家找不到肯德基而哭闹,现在城内遍地都是快餐店和各种特色餐馆;还有正在建设完善、一年一个样的新城……
父母的记忆,我的记忆,在这座城市里相互交融,无法分离。这里与我们血脉相连,休戚与共。跟随我穿越时空,走过四十年的时间长河,去看这座城市的物换星移,沧海桑田……
昔 父母的记忆
延河,延安的母亲河,延安城依水而建,延安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它。原先河上的桥不多,这座最早的延河大桥沟通着两岸城区的发展。
母亲河带来利也带来害,1976年延安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灾,地势较低的北关被洪水淹没,妈妈回忆那时政府修建了安置楼,延安才开始有了楼房。在此之前延安城中多为如图所示的平房。
过去的延安道路大多狭窄,却有一条路宽敞得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延安人叫它“百米大道”。它原本是解放前老机场的跑道,我们家原先就在这条路的附近,父母的青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
对于老延安人来说,还有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地方—王家坪革命纪念馆。这是父母当年中学去过很多次的地方,这个始建于1954年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全景式的展现了陕甘宁边区二十多年的革命道路,也反映了延安作为红色圣地的光辉与荣耀。在延安,还有更多的革命旧址:杨家岭、枣园、清凉山……
这些地方都承载着延安人的红色记忆,融入延安人的血脉心灵。
今 我眼中的新延安
延河水依旧流淌,川流不息,河两岸却已完全变了模样。高楼林立、道路平整,最突出的是河上已经架起了好几座新的跨江大桥。图片上远处的红色大桥尤为醒目,它就坐落在王家坪纪念馆的面前,是一座气势恢弘的斜拉桥,我们延安人喜欢叫它“彩虹桥”。
虽然父母离开了延安,但爷爷奶奶依旧住在百米大道。只是现在这里已经不是过去荒凉空旷的样子了。现在这里是繁华热闹的东城区,家的旁边是几家漂亮的星级酒店,对面则是商品一条街,家门口晚上还有热闹的夜市,城市的现代和烟火气在这个地方交融。
放暑假的时候,我也去了王家坪。这里修建了新馆,比过去更加庄严、大气。里面的展出更叫人震撼:陕北红军建立根据地时宣传的小册子、红军过草地的皮鞋水壶、骑过的小青马标本……新馆还设计了一个抗战时期延安的仿真街,老房子、铁匠铺、街角的海报……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激情荡漾的革命年代。
新馆比我想象得热闹,广场上人声鼎沸,可能很多都是各地而来的游客吧。就在他们身后,彩虹桥傲然矗立,桥上车流滚滚,在这里延安的过去和现在相互融合。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延安的新城。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黄土塬,延安人将这里开发成了新城区,这几年回家我总会去看看。三年前我初中毕业的时候这里才刚刚开始建设,只能看到连亘成一片的大小工地。但现在,新城已经建设得相当完善了。不但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比起老城区更加宽敞安静,秩序井然。很多父母的老朋友都考虑移居新城。
延安全景
四十年的风云变幻,浓缩成一张张照片。
你们从中看得到延安的变化,但还没有看到照片背后,延安人的人生。我的父母从这座城市走到了省会西安,我和姐姐又到北京工作学习。我们一家人在这四十年里与我们的家乡同步成长,也和我们的国家一起改变。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一个家,一座城,都无时无刻不在求变求新。 我相信明年再回延安,这里将会给我更多的惊喜和记忆。
往期回顾
春天的家乡 | 曾祖父的五十年
春天的家乡 | 那年的大众时装
春天的家乡 | 一纸婚书
图源 | 网 络
作者 | 高梦源
编辑 | 高梦源
排版 | 林仪薇
审核 | 陈 霄 金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