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历史文化 见证沧海桑田
修旧如旧 手工还原古代工艺
先辈智慧 六百五十年的见证
承载历史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本台记者裴莉 吴英煌报道)我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镜内湖泊众多,境内大小湖泊有136处,主要湖泊有梁子湖、鲁湖、后石湖、斧头湖等,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的山水资源优势。面对众多的水系,古人为了生产生活开始修桥造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江夏境内共发现36座古桥。
︗
明
月
桥
︘
初秋的一天,在五里界街东湖街村万家湾西南面,一条约250米长近东西向的河港上,有一座单孔石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修缮工作。根据桥身上的“明月桥”三个字,可以推测这座桥应该是清代建造的。
当地人又称此桥为“水淹桥”。此桥全长7.6米,宽4米,跨度3米,顶厚0.5米,顶距水面1.1米,距水底2.1米。整座桥用青石料砌建,是典型的单孔石桥。
因为年久失修,明月桥的桥体破损严重,根据古桥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原桥工艺,手工一块石料一块石料地对桥体进行修缮。
施工员 夏宏国:
现在的石材是和以前一样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从农民手上一块块购买过来的。这个道路杂草丛生进都进不来,我们用挖机慢慢挖通,修好,再把石头一个个抬上去,要保质保量修得跟古桥一样。
挖路可以使用机器,但古桥的修缮必须要全手工。施工员夏宏国说,开工前要对古桥进行测量,对桥面特点做记录,施工过程中要还原古代工艺,这些都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古桥修缮工作尽管辛苦,但来不得半点马虎,夏宏国说,他们按照文化站的要求进行修缮,眼前的明月桥已经修了一个半月了,还要半个月才能竣工。
刘治云分析,这片地域原本是一个水码头,而这座桥的修建更是方便了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在古代这里应该比较繁华。
区文物管理所所长 刘治云:
这种古桥是因地势而异,它这里有个河港也不是很宽,当时人们修这个古桥,一个是便民,东西南北的村民来往;再就是传说这个当时是个东湖街,当地的村民就是五里界这一带的村民都集中在这里,进行所谓的农贸市场交易,成交之后用船通往梁子湖到长江然后运出去。
据《江夏县志》记载,早在清代之前,收入“县志”中的桥梁建筑计有大小60多座,分别建筑在境内的古驿道与古航道的湖港汊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有近50%的古桥已毁,保存下来的古桥有的已残缺,有的保存较好。桥材料分砖桥、砖石桥、石桥三类,其结构形式为拱桥与平梁桥两种,分三孔、双孔、单孔三种,它们涉河跨港,部分桥至今仍在使用。
︗
南
桥
︘
南桥是我区一座年代最早且有明确纪年的古桥。它位于山坡街贺站社区陈六村大屋饶湾东北约500米处的南桥港上。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九八九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建林:
这座桥是南桥是我们江夏区也是整个武汉市有文字明确纪年的现存的最古老的桥。咱们武汉市不光是江城也是桥城,但是我认为桥文化之根就在咱们江夏就在南桥,因为它是有纪年的最古老的桥,这样说这座桥的文化价值在咱们江夏是值得骄傲的。
此桥桥顶中部由南向北刻有“至正九年已丑春江夏南桥——力鼎”,一行十三字,楷书;桥西头南面镶嵌一块“康熙三十六年”青石碑。从桥铭文看,南桥建造的应为元末至正九年,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康熙三十六年曾加以修葺。
南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36.7米,桥面中间宽6.3米,两端宽7.4米,桥拱跨度为6.9米,桥面距水面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汤建林说,这座桥的设计体现出的是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以及源于生活的各种经验。
汤建林:
船在桥的这个地方成一个“O”字形的转弯桥顺流而下是重载的,这样就有一定的冲击力,人们就利用撑篙借助力让船调头。
南桥侧面用大小条石错缝平砌,内拱劵全用花岗岩条石砌建,两边的挡水护坡墙砌成“八”字形,每层条石均采用两横一纵的“丁字形”砌筑方式,达到牢固美观。从咸宁下来的水由此经过流入梁子湖,水量很大,虽有650余年的历史,但整个南桥保留完整,只需要简单的修缮,至今仍是附近村民生产生活的交通要道。
我区古代桥梁的建筑特征,材质的不同也反映出的是不同时代的风格特色。桥在作为交通建筑设施的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见证,是江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承载历史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古桥修缮工作,不仅是留下了古桥,留下来先辈的智慧结晶,更是唤醒了当地村民的儿时记忆,给全区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五里界文化站站长 王华:
因为五里界正准备打造五A级景区,缺乏的就是文化氛围、文化底蕴。我们尽量还原原来的古桥原貌,打造历史文化。
汤建林说,看着眼前的古桥,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但依旧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些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自信。
站在古桥上,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惊叹古人的无穷智慧以及高超工艺,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学习他们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治云表示,古桥的修缮工作虽然辛苦,但每一座都要认真对待,后面如果还有发现的古桥,也会积极申请,保护好古建筑,传承历史文化。
【编后】
这批古桥中,不少古桥都有明确的纪年及维修碑刻,其中包括 “南桥”、“福村桥”和“灵港桥”,它们为研究江夏乃至武汉地区桥梁交通发展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材料及断代标尺。不仅如此,它们的存在也述说着世间的沧海桑田。
责任编辑 | 刘明月 来源 | 江夏TV
广告/合作|13986281267(同微信)
点“阅读原文”快速安装[江夏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