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台州偏居一隅,,似乎一直寂静无闻,然而搜寻典籍文献,台州的文化底蕴却是令人惊叹,很多人不知道“沧海桑田、鸡犬升天、逢人说项、功德圆满……”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和台州有密切关系。 出自《晋书·孙绰传》,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这个成语与天台山的出名关系莫大。 孙绰是东晋玄言诗的一代文宗,在出任临海章安令的时候,写了《天台山赋》,文章辞藻华丽、词旨清晰,是晋赋的代表作。孙绰视此赋为平生得意之作,曾对好友范启说:“卿试掷地,当做金石声也。”朋友阅后然之。而后,《天台山赋》被选入科举时代的教科书——《昭明文选》,大江南北,凡要读书考试、希图仕途者无人不读《文选》,这让天台山成了很多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天台山也因此名扬天下。 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汉桓帝时,神仙王远和麻姑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麻姑道:“从上次接见以来,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仙岛,见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计算时间大约才过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丘陵和陆地吗?”王远笑道:“圣人都说,东海又要干涸,行将扬起尘土呢!” 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也跟着沾光。 相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狗吃了仙药也都升了天。后来用“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随之发迹。也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卢藏用与司马承祯、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齐名,被尊为“仙宗十友”,卢藏用曾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人称“随驾隐士”。景云二年,司马承祯拒绝皇帝做官邀请,返回天台山,卢藏用为其送行,他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一定要回天台?”司马承祯不满卢藏用所作所为,直言不讳地说,“以仆所视,乃仕宦之捷径耳。”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中的“前度刘郎”来自《幽明录》的一个典故: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半载返家,子孙已过代。后重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朝时期,仙居文人项斯,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便作诗颂之。没多久,他就被长安方面录取。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出自李白的《大鹏赋序》:“余昔於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司马子微,也叫司马承祯,在终南捷径一词的典故中也强势出境。话说司马承祯在天台山玉霄峰隐居30余年,终创南岳天台派。后人推测,李白对天台山的钟爱极有可能缘于司马承祯的影响,竟至“龙楼凤阙不肯住,沸腾至于天台去。” 出自隋炀帝写给智者大师的《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指法令、善事等完满结束。 历史上,智者大师与隋炀帝有着不一般的交情。开皇十一年,彼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礼请智者大师到扬州为他受菩萨戒,杨广赞颂智者大师,“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这也是智者大师尊称的来源。 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后比喻偏远地区,不遵守法纪的恶势力。现泛指机够离领导机关远,交流合作不方便,遇事自作主张,不受领导机关的约束。 据《元代农民战争史料》记载: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浙江台州、温州百姓树起“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帜,首义反元。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余过天台,齐侍郎召南亡久矣。其昆季延余小饮,捧侍郎全集,高尺许,乞作序。尽半日之暇,为之翻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来。 齐召南,天台人,乾隆年间的学界领袖,曾任礼部右侍郎,博治经史、天文、律历,尤其是地理,著有《水道提纲》。 出自明代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指行事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